优化目的
- 可供程序利用的资源(内存、CPU时间、网络带宽等)是有限的,优化的目的就是让程序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完成预定的任务。
- 优化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 减小代码的体积;
- 提高代码的运行效率。
- 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如何提高代码的效率。
优化抉择
优化方法
1、尽量重用对象
- 特别是String 对象的使用中,出现字符串连接情况时应用StringBuffer 代替。
- 由于系统不仅要花时间生成对象,以后可能还需花时间对这些对象进行垃圾回收和处理。
- 因此,生成过多的对象将会给程序的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2、尽量使用局部变量
- 调用方法时传递的参数以及在调用中创建的临时变量都保存在栈(Stack)中,速度较快。其他变量,如静态变量、实例变量等,都在堆(Heap)中创建,速度较慢。另外,依赖于具体的编译器/JVM,局部变量还可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 请参见《尽可能使用堆栈变量》。
3、不要重复初始化变量
- 默认情况下,调用类的构造函数时, Java会把变量初始化成确定的值:
- 所有的对象被设置成null,整数变量(byte、short、int、long)设置成0,float和double变量设置成0.0,逻辑值设置成false。
- 当一个类从另一个类派生时,这一点尤其应该注意,因为用new关键词创建一个对象时,构造函数链中的所有构造函数都会被自动调用。
4、务必释放不用资源
- Java 编程过程中,进行数据库连接、I/O流操作时务必小心,在使用完毕后,即使关闭以释放资源。因为对这些大对象的操作会造成系统大的开销,稍有不慎,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Try {
}catch(Exception ex) {
}finally{
}
- 由于JVM的有其自身的GC机制,不需要程序开发者的过多考虑,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开发者负担,但同时也遗漏了隐患,过分的创建对象会消耗系统的大量内存,严重时会导致内存泄露,因此,保证过期对象的及时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 JVM回收垃圾的条件是:对象不再被引用;然而,JVM的GC并非十分的机智,即使对象满足了垃圾回收的条件也不一定会被立即回收。所以,建议我们在对象使用完毕,应手动置成null。
5、SQL语句尽量避免使用*
-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例如:
SELECT * FROM TABLE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