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DC的2022年中国ICT市场十大预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行业深度数字化加速,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机会可期”。IDC预测,2022年超过50%的中国经济将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或受到数字化的影响。
中国云市场上的主流厂商,在2021年都不约而同把政企市场作为主攻方向,并加速开拓PaaS、SaaS市场。回顾主流云厂商的2021,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云产融合已经成为云计算2.0时代的主题词。
阿里云:向下做厚基础,向上做好产业应用
在今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在未来三年是关键时期。阿里云要向下做厚基础,向上做好产业应用。
在做厚基础方面,阿里云推出了“倚天710”云原生芯片、“无影”云电脑、自研服务器磐久、服务器操作系统龙蜥等一系列新品。在向上做好产业应用方面,张建锋认为重点在于如何与产业做结合?能不能做项目?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更进一步,能不能成为生态?
张建锋强调,数字技术一定要和产业结合,但产业五花八门、千姿百态。阿里云关注以下几个点:首先,阿里云还是学生,要学习行业知识,与行业伙伴双方合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其次,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需要符合行业当下的阶段。第三,企业做数字化,内生动力是企业本身,不要对技术寄予过度厚望。
在具体产业数字化落地层面,阿里云持续加磅“云钉一体”战略。目前,钉钉服务超过1500万个组织、3亿用户。在“云钉一体”模式之下,阿里云希望软件不是直接在云上开发,而是通过钉钉这样的应用平台来开发,开发的方式就是低代码和无代码。
阿里云长期执中国云市场之牛耳,本来极有可能持续领跑政企数字化市场。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两个事件却为阿里云征战政企数字化市场投下了一丝阴霾——11月,阿里云被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联合约谈,通报其在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存在接入涉诈网站数量居高不下等问题。12月,阿里云在发现阿帕奇(Apache)Log4j2组件严重安全漏洞隐患后,未及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未有效支撑工信部开展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管理,被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暂停合作。
在政企市场,信任比黄金更重要。阿里云发生的上述两起事件是否会影响政企客户的信任,有待观察。
京东云:发布混合多云操作系统,做更懂产业的云
说到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最大的黑马,就不得不说京东云。今年7月,京东云推出了业内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京东云云舰,将混合多云的管理推向了操作系统级别,实现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彻底的统一化管理和调度。
在混合多云成为云计算2.0时代主流趋势的当下,京东云云舰解决了政企客户管理大规模复杂、异构的IT基础设施的难题,在政企市场上颇受欢迎,已先后服务北汽、中联重科、陕煤运销、三一重工等1500多家大型企业。其中,京东云携手北汽蓝谷信息打造的北汽混合云平台(BPStack)项目,更是凭借成功节约50%IT成本的应用效果,获得“2021 IDC 未来企业大奖”中“未来数字基础架构领军者”奖项。
除了在混合多云操作系统层面一枝独秀之外,京东云赢得政企客户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京东云对于产业的理解。在京东云看来,作为京东集团面向企业、政府等机构的核心技术输出平台,京东云是基于京东多年来数智化业务的快速发展,倒逼出来的一朵开放的、更懂产业的云。在支撑京东集团在供应链领域长期深耕的同时,京东云深度触达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制造等多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其他云厂商所不具备的产业理解力。
以零售行业为例,京东云每天支持着京东零售近千万SKU自营商品的运转,服务着数十万商家、超过5.5亿消费者,在消费者需求分析、商品销量预测、智能调拨、智能补货、智能客服等领域形成了业内独一份儿的能力。京东618、京东11.11更是全球最复杂的云原生应用场景之一,京东云在扛住流量洪峰的同时,也锤炼出更懂零售、更懂物流的优势。
在金融领域,京东云更懂产业的优势也展现的非常充分,不久前IDC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京东云在中国金融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中份额不断提升,稳居第一梯队,接近80%的同比增速更是远超市场整体增速。
在政务领域,京东云凭借京东深厚的供应链与产业实践优势,成为各地政府数智化转型的合伙人。比如,京东云为河南鹤壁构建起智慧中枢平台,以“一网”“一城”“一端”“一体”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智慧民生和产业发展,全面加速鹤壁的数智化建设。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如是概括京东云纵横一体的“十字版图”:纵向上,从“业务上云”走向更多元化的“云上创新”,打造新一代云产融合的供应链体系,以“云链一体”数智化引擎驱动业务增长;横向上,将“更懂产业”进行到底,携手零售、物流、能源、交通、制造、城市、金融等千行百业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实体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
腾讯云:发布分布式云战略,力推“千帆计划”
在京东云7月发布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京东云云舰之后,腾讯云也在11月份推出了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Orca,并发布了分布式云战略。腾讯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在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之上,腾讯云将通过分布式云构建无所不在的云服务。”
Gartner对于分布式云的定义是:云服务提供商将公有云服务分发到不同的物理位置,由云服务商统一负责云服务的运营、治理、更新和演进,将云服务交付地理位置作为其定义一部分的云模型。在腾讯云看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改革的深入,很多位于边缘端的企业在使用云时,都期望响应能够更快、设备能够自主可控且边缘能够保持和云端一样的使用体验。正因如此,腾讯云推出分布式云战略,把公有云延展并下沉到边缘端。
分布式云并不罕见,但腾讯分布式云的一大特色便是把微信生态的终端场景融入其中。腾讯分布式云更侧重于将边缘、云端和用户终端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并解决其中连接问题。
也正由于腾讯云与微信的协同优势,腾讯云在今年4月发布“千帆计划2.0”,具体内容包括“一云一端三大项目”。其中,“一云”代表腾讯云为SaaS企业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支持;“一端”代表企业微信为SaaS企业提供C2B的连接场景;“三大项目”则代表SaaS加速器、SaaS技术联盟和SaaS臻选,分别提供资本、技术和销售支持。
华为云:持续践行云原生2.0,推动云上创新
在华为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均遭遇严峻挑战、营收持续滑坡的背景下,华为已经将政企数字化市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华为云则肩负着华为在政企市场开拓增长的重任。
在政企领域,华为云持续践行云原生2.0,推动企业云化从“ON Cloud”走向 “IN Cloud”,让新生能力和既有能力有机协同,帮助政企客户从简单的上云走向云上创新。让每一家企业都能成为“新云原生企业”。
对于混合多云已成为行业大势这一点,华为云也看得很清楚,并针对大型政企客户多级管理架构适配难度大、存量资源池共存的现状,推出了运营、运维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统一云管能力,支持最多五级的管理架构,充分适配众多大型政企的多级组织架构的特点。
在华为云看来,传统应用向分布式和云原生演进是长期的过程,华为云为此提出“立而不破、渐进演进”的理念,强调把新老应用、数据有机协同起来,在一朵云里渐进式的发展,而非互联网厂商常说的破坏式创新。基于ROMA微服务治理能力,华为云可以充分重用现有系统业务功能,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走上以业务和应用为中心的敏捷道路,重塑应用的商业价值。
能否做好“云产融合”,或将成为云厂商角力的“胜负手”
2021年,云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新势力是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火山引擎于12月2日正式发布全系云产品,宣称以“极致性价比”进军云市场。
当前,云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比拼产业理解力和云产融合的阶段,“极致性价比”是否能打动政企客户不得而知,但火山引擎在云原生方面的实力却不容小觑——火山引擎表示目前的容器实例数达到1000万的量级,在国内云原生应用规模上屈指可数。1000万的数量级,恰好与京东云容器集群峰值核数超1000万的数字持平。不知道火山引擎是否有意对标京东云,毕竟,京东云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Docker集群、Kubernetes集群,是经过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权威认证的。
云市场上另外一个重要玩家是百度智能云,今年7月,百度智能云发布“云智一体架构2.0”,提出“云为底座、飞桨为核、生态为翼”,并加速推动“云智一体”理念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落地。从具体产业表现来看,百度智能云在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几条赛道达成多项合作。
在经历技术创新、市场改革、疫情冲击等诸多洗礼之后,政企数字化转型已整体提速,市场前景可期。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政企数字化转型中,必须坚持业务引领,坚持推进云与产业的融合。
面对潜力巨大的政企数字化市场机遇,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京东云、百度智能云等一线云厂商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先机,新势力火山引擎更是高调入场。纵观他们的市场打法,我们不难发现,京东云走出了一条坚定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道路——通过京东云云舰混合多云操作系统,让不同云厂商的IaaS、PaaS、SaaS服务都可以被一家客户使用,真正实现客户视角一朵云,从而实现更好的“云产融合”。
展望2022,政企数字化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云产融合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进程,云厂商中谁将有更出彩的市场表现?云计算2.0时代的市场格局是否会被改写?值得我们拭目以待。